本地非有地私宅租金在过去两年腾涨后,今年第二季出现放缓迹象。市区重建局全岛的租赁指数第二季增幅是2.8%,比起首季的7.2%明显下降,租金增长开始放慢促使分析师调低对全年租金增幅的预测。
第二季住宅租赁研究报告指出,由于全球经济环境具挑战性叠加租金维持高位,今年第二季私宅租赁交易达1万9699宗,环比减少1.9%,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6.5%。
截至今年次季,全岛非有地私宅的供应环比增加1.1%至近40万个,整体空置率连续两个月增加;第二季度的私宅空置率是6.3%,增加了30个基点。
以地区分布来看,其他中央区(RCR)私宅的租赁数量跌得最多,环比减少2.8%至6485宗交易;中央区以外(OCR)的环比跌幅是2.4%,共有6583宗交易。
尽管租赁交易减少,租金仍呈上升趋势,不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。
租户预算减少 私宅供应增加
报告指出,经济不确定性和高通货膨胀使租户预算减少,多数人选择更可负担的地点、更小的单位或与人分租。供应增加导致成功出租的时间拉长,屋主无奈被迫接受比预期低的租金。
租金增幅放缓显示租户的约束,以及新库存的稳步完工。即便是有租屋津贴的外国人,也重新探讨租赁选择,因为新加坡的生活费已有显著上涨。
根据报告,第二季非有地私宅的租金环比增加2.3%,对比第一季6.2%的增幅,上升速度明显放缓。中央区以外的大众化私宅租金的增幅最大,环比增长2.9%,高档(CCR)和中档(RCR)私宅的租金则增加2.0%。
租金在高位开始趋稳,不过,下半年就要取决于经济面因素和是否有更多香港人前来定居。
香港或是未来租赁表现决定因素
随着更多香港人离开当地,一部分会来到我国。即便没有数据支持,它相信在全球经济没有强力复苏的情况下,香港会是未来租赁表现的决定因素。
今年第二季共有4401个私宅单位获得临时入伙准证(TOP),当中4297个是非有地私宅,这个数量是疫情以来第二高的完工数量,最高完工量在去年第四季产生。
截至第二季末,全岛私宅库存单位增加1.1%至39万8289个,整体的空置率连续两季上升,次季的空置率达6.3%,上升0.3个百分点,主要受非有地私宅空置率上升0.4%影响。
至于对未来租金的预测,全年私宅租金的增幅将介于12%至15%。
虽然去年底预测核心中央区的租金会在今年增长15%,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,今年整体的住房租金将增长5%至10%。